春风不语化桃李,弦歌不绝润新苗|张彦秋:永不言弃的教育追梦人
编者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生而为人,除了自己本身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外,更重要的是得遇名师。一名好的老师,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为我们指明方向。俗话说:“种善因,得善果。”当老师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正能量的种子时,随着我们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将这份正能量不断传递,无限放大,这无疑是为人师者的初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这些无惧春蚕丝尽、蜡炬成灰的师者们居功至伟。
春风不语化桃李,弦歌不绝润新苗|张彦秋:永不言弃的教育追梦人
董芸彤 张晓倩
张彦秋,药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主讲课程为:药理学,机能实验学。
俯首育桃李,润物细无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张彦秋于2018年开始,在大庆这片教育沃土中辛勤耕耘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凡。她深知三尺讲台虽不宽,却紧连着学生们广阔的思想;一块黑板虽不大,却播洒着无数文明智慧的种子。她用无限热爱与无悔追求,诠释了“优秀骨干教师”的深刻内涵。
钻研教学 精益求精
“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重在练化,贵在养习”,作为教师,张彦秋在教学中切实抓好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努力创设趣味活力课堂,让每一个走进她课堂的同学都如沐春风;她坚持保证课堂质量,每一个被她点亮的生命都焕发光彩。在对教学精益求精的追求中,她的课堂呈现出有趣且有效的美妙境界,所带优秀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孜孜不倦为师路,勤勤恳恳教书人。
潜心教育 提升自我
学不可以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做一名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是张彦秋矢志不渝的追求。在繁忙教学之余,她积极阅读专业书籍,撰写教学论文,笔耕不辍,收获载途。近年来,她在外国著名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和Cell death & disease 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多篇SCI论文;作为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两项、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项目等基金项目的支持。张彦秋用热爱扎根医大,科研和大创双开花,不仅在科研方面有很多成就,在其他方面也是屡获佳绩。2022年张彦秋获得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学风范大赛二等奖、2021年作为负责人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学教育学改革项目、2021年作为负责人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2019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并结题;2020年获得黑龙江省“互联网+”省级铜奖2020年获得黑龙江省“挑战杯”校级铜奖2021年获得黑龙江“iCAN”省级铜奖、2022年获得黑龙江省“互联网+”省级银奖、2023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张彦秋在钻研中成长,在耕耘中收获,更是在奉献中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未来教育教学的旅途中,她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一路付出,一路歌唱,一路欢笑,一路收获,一路前行。用爱心浇灌成长,用知识托举希望,春风化雨,启智润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抵达最美好的育人境界。
逐梦杏林 不忘初心
成长之路,以爱相伴。教育之路,以德相随。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张彦秋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重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观其师而后成其才。要想学生学有所成,为人师者便要事必躬行;要想学生成才立德,便要修言修德。给人以星光者,心怀炬火!古人云:“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苍生治水者,不可使其沉溺于湖海。”而作为教师,承担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重任,争做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抱薪者”“治水者”,甘心“毙于风雪”“溺于湖海”,只求不负期望,不愧已心。教育之路道阻且长,纵使人的一生总有数不尽的关山难越,她也想攀一攀这难越关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 辑:徐姗姗
梁奕玲
校 对:李艳雨
责任编辑:罗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