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返回首页联系我们

宣传统战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校区

引领青年思想 凝聚青春力量 ——哈医大庆校区二十年建设发展巡礼 特稿五

发布时间:2024-07-16 10:27:01  作者:王晶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者.jpg

引领青年思想  凝聚青春力量

——哈医大庆校区二十年建设发展巡礼 特稿五

王  晶


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校区团委在校区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聚青年、服务大局,积极探索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扎实开展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榜样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共青团工作开创了新局面,焕发出了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一、坚定信念,紧跟党走,思想育人成效显著

共青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始终将引领团员青年的思想进步作为首要任务,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二十年来,校区团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内涵,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青春力量。

一是把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作为团员青年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团日、征文、朗诵、文艺汇演、表彰大会等活动,培植团员青年的爱国之情、厚植家国情怀,树立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同时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节日文化活动,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营造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的校园氛围。

二是不断探索育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2004年开始举办的“党员先锋”论坛,至今共举办24届,切实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政治站位和理论素养;2011年举办首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到2024年共举办13期,培养了1574名青年骨干,使他们成为政治坚定、知识广博、能力卓越、人格高尚、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学铁人砥砺品格 树榜样践行信仰”舞台剧演出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用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印象·医大”文艺汇演让学生了解哈医大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让哈医大“科学、红色、开放”的基因融入血脉,让“崇生、尚医、传承、探行”的哈医大精神和“敬业奉献、质朴包容、自强不息、创业发展”的校区精神薪火相传,目前已打造成校区校园文化精品培育项目,成为一堂意义深远的思想教育课。

二、从严治团  夯实基础  组织育人功能增强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校区团委始终履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政治责任,不断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夯实基础。

二十年来,严格执行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定期举行主题团日、优秀团组织生活观摩、团学干部培训学习等,提升团学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水平,切实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强化了团员意识,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8年,学校建立了“智慧团建”智慧树,推动共青团自身建设互联网转型,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20000余次,累计学习达32万人次;2019年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使第二课堂活动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于优化学生组织格局,做好对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的指导工作,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联动工作格局;2021年进行学生会组织改革,明确了校院两级学生会逐步精简学生会机构和改进作风服务同学的总基调,形成了“主席团+部门”的工作模式。

三、创新活动  打造品牌  文化育人功能彰显

校区团委始终致力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致力于打造校园文化新品牌,彰显校园文化新特色。截至目前已举办了20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了英语写作、红歌大赛等百余项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搭建了提升能力的平台。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从最初的23个发展到目前的42个,每年入会社员4000余名,共举办了19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展社团文化活动260余次,参与率达在校生总数的90%,打造了国旗班、清源舞蹈团、清流合唱团等精品社团。同时,举办新生节,使新生第一时间了解校史和学校文化,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举办读书节,建立了以“构建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之乐”为主题的校园读书风采宣传阵地,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终身学习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体育类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了团队意识。

校区团委始终重视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与基础医学院机能实验中心联合举办“学生设计性实验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创青春”等创业计划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培育学生创业意识,提升了学生创业能力,荣获省级金奖1项、一等奖等48项。

中外文化交流为我校多彩的校园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5—2019年组织优秀学生到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参加艺术节活动,获得2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等荣誉,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誉;组织开展中英俄文化交流节,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校区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开阔视野,在奥运会火炬接力、黑龙江省电视台“一鸣惊人”大赛、黑龙江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省市级以上活动中均受到广泛赞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践行精神  砥砺品格  实践育人功能凸显

校区团委始终坚持以实践教育为理念,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检验自我,在实践服务中锤炼自我。

一是积极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会实践活动,全校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各级各类集中、分散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二十年来,校区团委邀请哈医大附属五院医生与我校教师一起,先后分批次带领900余名学生骨干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龙凤区英勇村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不断增强,在实践教育中增长才干,提升了奉献精神、锤炼了医学品格。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组建了8支校、院(系)两级志愿服务队,先后培养了10000余名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10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省市重大文体活动,社区、敬老院、孤儿院,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活跃着志愿者们的身影,成为校园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校区团委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全省“十佳优秀志愿服务贡献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7人荣获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年度嘉许金奖等荣誉称号。

五、选树典型  示范引领  榜样育人功能发挥

校区团委始终重视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通过共青团系列表彰、“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等评选,挖掘出了一批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各类优秀青年学子和先进集体典型,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榜样引领体系。

获得2010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的黄于博同学、获得2015年度大庆市十佳道德模范的刘尚勤同学,获得2020年度大庆校区“见义勇为大学生”的高艳敏同学,2022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庆市优秀志愿者、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佳大学生崔硕同学……在看到有人身处危险的关键时刻,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伸出援手、舍己救人,展现了我校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我校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典范。2018—2021年,我校先后有张逗、季凌莉、张文远、刘俊良4名同学荣获“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成为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奋发有为、刻苦学习的榜样。

二十年来,校区各级团组织先后获黑龙江省“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五四红旗团委”“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566人受到省、市级和大学表彰,榜样育人成果丰硕。

六、畅通渠道  助力学生  服务育人功能提升

多年来,校区团委积极联系各级团组织,深入到团员青年中,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与大庆团市委沟通联系,为我校贫困学生发放冬衣和电话卡并进行相关资助;与大庆市文明办沟通,签署志愿服务项目,为学生对接实践基地;与大学团委沟通,带领学生参加大学多项竞赛和文化活动;与大庆市其他高校沟通,增强学生校际交流;2002年—2008年间,为344名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建立数据库,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开展“青春助困和谐”行动;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学讲座,解决特殊学生的实际问题;协助招生就业处开展“千校万岗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建立“学生—学生会—校团委”信息反馈机制,依托学生会组织收集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诉求,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建立“医路青春”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共青团组织相关信息和活动开展情况,成为学生心中的“贴心团团”。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校区团委将牢记为党育人初心,坚守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积极探索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切实发挥共青团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我校青年学生精神素养和道德情操,积极引领新时代青年牢记时代责任,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不懈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辑:徐姗姗

曲家莹

    对:梁奕玲

责任编辑:罗树新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 39 邮政编码:163319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黑ICP备2021002235号-1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39
黑ICP备20210022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