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返回首页联系我们

宣传统战部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校区

坚持人才兴校战略 借脑纳智支撑转型 ——哈医大庆校区二十年建设发展巡礼 特稿六

发布时间:2024-08-28 15:58:27  作者:郑苹 程怀志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者.jpg

坚持人才兴校战略 借脑纳智支撑转型

——哈医大庆校区二十年建设发展巡礼 特稿六

郑苹 程怀志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人才培养与引进是高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自2004年大庆校区落成以来,校区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兴校”战略,大力实施“杰出人才计划”,培育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通过引培并举多种渠道,加大人才政策倾斜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共引进和培养博士50人、硕士303人,占全校编制内职工的比例为10.48%、63.52%;具有正高级职称51人、副高级职称124人,占全校编制内职工的比例为10.69%、26%;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特别通道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另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截至2023年专任教师共计328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1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88%,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助力推进我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进程。

一、营造积极工作氛围,匹配人才激励机制

校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全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思想,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同时,定期表彰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对人才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让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环境,表现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从而获得更多归属感。

通过修订《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教师培训进修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为人才发展松绑,同时转变人才管理思想观念,确保人才发展及回流顺畅;通过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来丰富知识储备,开阔教育视野,拓宽教学思路,对教师进修学习、学历提升等各方面都给予最大的政策保证。近三年,我校共选送26人攻读博士学位、6人国内访问学者、15人短期进修,并将国内岗位进修或出国(境)培训进修作为职称评聘、导师遴选、推优评先、人才推荐等限制条件,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二、借助外脑吸智慧,引智借力助发展

借助外脑、吸纳智慧是校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又一有效举措。校区本着“按需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采取“关系不转、岗位聘用、合同管理”等措施,柔性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2022年引进10人,2023年引进3人,共计聘任13名大学本部、国内高校和司法鉴定领域优秀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在指导和帮助大庆校区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从2005年校区引进第一个博士毕业生,到现在有博士50人、在读博士31人,校区一直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再培养工作,制定一系列措施助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支持青年教师扩展国内外交流渠道,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创新思路选人才,广纳贤良强队伍

2004年以来,校区人才引进及公开招聘情况逐年好转,但仍不能满足学校总体发展需求,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补充乏力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一是学校成立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亲自挂帅,负责公开招聘岗位计划的制定、招聘方案实施、招聘实地及网上宣传等工作,各院、系(部)、处通力协作,努力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应聘人员了解学校并关注学校的用人需求;二是调整招聘岗位设置,从具体的教研室岗位调整为以院系为单位的招聘岗位,并把原来设定的二级学科专业限制调整为以学科大类专业限制,有效避免了应聘人员因为单一岗位及专业限制而不能报名的情况;三是与大学人事处一道去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高校进行实地招聘宣传,吸引毕业生报名参加应聘工作;四是与大学积极沟通,适当调整招聘岗位条件设置,有效解决人才报名条件限制问题。

通过一系列举措,打开了我校公开招聘工作新思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23年全年计划录用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53人,经过两轮招聘办理录用硕士毕业生48人、本科生2人,另按大学优秀人才岗位招聘录用博士毕业生1人,全年总计招聘51人,完成率为96.23%;2024年全年计划录用博士、硕士毕业生21人,经过两轮招聘办理录用硕士毕业生19人,按大学优秀人才岗位招聘录用博士毕业生1人,完成率为95.24%。近两年公开招聘在人员数量、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好成绩,这为学校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师资力量的提升及今后进一步强化公开招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用事业激励人才,用政策稳定人才

近年来,校区党委多次组织召开人才队伍建设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以“人才”作为推进校区发展首要战略资源,确立“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目标,激励和引导人才积极投身于校区的学科专业建设及科研工作中,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工作成果丰硕,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促进校区科学、特色、跨越发展的良性循环。

紧紧围绕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目标,充分挖掘人才潜能,通过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强化科研管理、改善科研条件等措施稳定和激励人才。设立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青年科研基金、优秀青年培育基金、杰出青年培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培育基金、交叉领域研究基金、交叉领域学术团队研究基金和创新科研基金,鼓励人才多渠道争取科研立项和经费支持,培养和锻炼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科研队伍,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核心竞争力。同时,用好大学和省人才政策,积极落实我校星联岗位人才待遇,通过政策激励,使人才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对稳定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校区共有星联人才21人(星联杰出教授1人、星联教授3人、星联岗位教师17人),共获评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1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7人、E类人才4人)。20年间,大庆校区各级各类人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批批人才逐渐成长,助推着校区的转型发展。

借脑纳智助力科技增长,集聚人才支撑校区转型。校区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汇聚人才、凝练方向、构筑基地,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新机制,为校区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迈进筑牢根基。

    辑:徐姗姗

曲家莹

    对:梁奕玲

责任编辑:罗树新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 39 邮政编码:163319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黑ICP备2021002235号-1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39
黑ICP备20210022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