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杏林师者│陈硕: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编者按:
“教育家精神”并不高远,更不神秘,它是一种素养、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底色、一种态度,体现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躬耕教坛 杏林师者”系列报道,以获得大学表彰及我校讲课大赛获奖教师为蓝本,撷英采华,记录他们教书育人、治学科研、回馈社会的人生故事,彰显我校教师在专业领域潜心开拓、笃行不怠、挺膺担当、勇立潮头的卓越风采。希望全校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我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躬耕教坛,杏林师者│陈硕: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刘燃 王恬恬
讲台之上,一支粉笔绽放智慧的光芒;
实验桌前,一排试管创造绝伦的福祉。
——题记
陈硕,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药物分析教学科研室主任。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基金项目共4项,发表SCI文章10余篇,编写教材1部,主持建设在线课程1项。多年来,陈硕在教育事业上,用满腔热情与无限赤诚,引领并督促着每一届学生;在科研道路上,以充沛的精力和不变的初心,专研并突破着药学领域的各类问题,时刻坚守为人师的本职,一丝不苟,爱岗敬业。
至诚不息,诲人不倦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身秉烛筑民魂”。陈硕在他求学的各个阶段,都遇到了引领他的好老师。这样的学习经历,让他热爱教育事业,所以在博士毕业后,他义无反顾的回到母校(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教。
陈硕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学校里学生越来越多,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站在三尺讲台上,他从第一次的紧张与惶恐,逐渐变得从容且干练,如今,他倾尽所有才识,只为让他的学生有所收获。如果某一堂课同学们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他都会感到失落与难过,并且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及时更改教学模式。
他说:“同学们对待学习要有一个态度,一个认真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陈硕对每一个处于困境,陷入自我怀疑的同学都会谆谆教导,细心指导,诲人不倦,让他们看清前路的方向,带领他们认识全新的自我,指引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前进。
乐学勤行,自强不息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陈硕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日日夜夜的奋斗与努力钻研换来的,如今他依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教育与科研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硕果累累。
当谈到科研方向时,陈硕提到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RNA疫苗,他说这个奖项将会造福人类,创造福祉,这就是科研的意义,也是他专注于科研的初心与使命,他会向这个目标奋斗不止,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走上这条道路,为中国药物科研事业增添新力量。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陈硕秉持这一观念,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陈硕说:“无论你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他在追梦的道路上马不停蹄的奔跑着,即使前路迷雾丛丛,也从未想过妥协甚至放弃。
身为教师,最大的收获就是感染学生砥砺前行;身为科研者,最大的收获就是为祖国事业添一份力。“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在教育与科研的道路上,陈硕继续保持初心,坚定信念,勇于探索,突破自我,脚踏实地践行对教育与梦想的坚持,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有梦的人来说,奋斗便是幸福。陈硕带着这种幸福,在逐梦前行的路上,经历疾风骤雨的试练,浊世洪流的淘洗,却步履不停,寒来暑往都装点成风景,遍体鳞伤皆熔铸成胸章。(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 辑:徐姗姗
梁奕玲
校 对:李艳雨
责任编辑:罗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