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土壤里拔节生长
康养产业学院 24级影本2班张欣然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光,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当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理想时,当二十四岁的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之余推导出改变世界的相对论时,当二十出头的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生活毅然回国效力时,我们看到青春最动人的模样——永远向上,永远向着阳光伸展。青春向上的力量,不仅塑造着个体的生命轨迹,更推动着整个时代向前奔涌。
青春向上,首先体现为一种永不停歇的求知渴望。北宋思想家张载年少时"夜不辍读,每至达旦",终成理学大家;法国数学家伽罗瓦在二十岁前就创立了群论,彻底改变了代数学的发展方向。这些杰出人物在青春时期迸发出的求知热情,如同春笋破土,不可阻挡。在知识更新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青春更应与书籍为伴、与思考同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们平均每天学习时间超过12小时,他们不是书呆子,而是懂得在知识海洋中汲取养分的新时代青年。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求知是人的本性。"青春的向上,首先表现为对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探索与征服。
青春向上,更表现为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敦煌研究院的"面壁者"们,许多都是名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扎根大漠数十载,用青春守护千年文明。八零后女科学家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毅然回国组建实验室,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这些选择看似"不划算",却彰显了青春最珍贵的品质——不被物质所困,不为功利所惑。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青春向上的真谛,正在于对精神高度的不懈攀登,对生命价值的持续追寻。
青春向上,最终要落实为脚踏实地的担当与创造。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无数青年学子回到农村,用专业知识带动乡亲们致富;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年轻科研人员废寝忘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在疫情防控一线,90后、00后医护人员白衣执甲,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不仅是年龄的刻度,更是责任的刻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线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北斗导航系统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36岁,这些年轻人在国家需要的领域默默耕耘,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春向上的力量,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我们会发现:青春的向上姿态,从来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一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聚集在上海石库门,开启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壮阔征程;今天,无数青年在各自岗位上接续奋斗,书写着民族复兴的新篇章。青春如种子,时代是土壤——在脱贫攻坚的田野里,在科技自强的实验室中,在文化传承的坚守中,处处可见青春拔节生长的声音。
青春最美的样子,不是精致的妆容,不是时髦的装扮,而是那永不停歇的求知渴望、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和脚踏实地的责任担当。当我们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发展,青春便获得了永恒的意义。向上生长的青春,终将成为托举民族未来的坚实脊梁;永远向上的青年,必将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在时代的沃土中深深扎根,向着理想的天空不断生长!
编 辑:尹俊佳
王晨璐
校 对:侯健楠
责任编辑:罗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