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返回首页联系我们

宣传统战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生而平凡 心向璀璨 ——师生同心抗疫系列报道之十一

发布时间:2022-10-10 09:06:54  作者:宋司航 赵宇辰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生而平凡 心向璀璨

——师生同心抗疫系列报道之十一

宋司航  赵宇辰

 

经过40余天的坚守与奋战,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基础医学院师生和全校师生员工一道同心战“疫”,共克时艰,共同守卫着校园这片净土,保障了校园的平安。

    40余天的风雨兼程,让大家深深感受到以往“不以为然的有序生活”是多么可贵;40余天的同舟共济,让大家直观体会到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回首四十余天的抗疫历程,面对来之不易的成果,有太多的感悟与收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基础医学院师生的心路历程。

闻令而动,进入校园

疫情防控期间,基础医学院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增强防疫责任意识,落实防控措施。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文广、办公室主任宋司航、分团委书记赵宇辰三位老师主动请缨,进入校园与同学们同吃同住。核酸检测每日到岗,辅导猫打卡、派送物资、组织捐赠爱心衣物、走寝、处理突发事件等等事无巨细,及时帮助同学们协调、沟通、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师生携手一起守护校园安全。与王兴华、刘潇潇老师多次召开线上线下联动会议,结合学校相关要求,迅速展开部署落实,相关决策总是第一时间精准传达并详细解读,让同学充分了解情况,做到令行禁止,更好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文广向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国军(右)汇报疫情防控工作.jpg

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文广向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国军(右)汇报疫情防控工作

郭文广一直非常重视学生们的安全和健康,他带领学生工作者迅速落实学校防疫相关规定。他总是想在前头,干在前头,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好学院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怎样激发同学们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什么时间提醒以便能最快、最精准完成辅导猫签到,怎样能更好促进网课学习效果,如何有效化解静默管控期间种种压力下同学们容易出现的各种状况……一系列的问题,郭文广总是未雨绸缪,提前预判,并提出有效的应对预案。疫情防控期间建立起高效的网格渠道,精准掌握了9个在校班级352名在校学生、12名暂缓返校学生和6个班级243名实习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及动态。

宋司航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jpg

宋司航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 

宋司航多方沟通,积极对接,第一时间将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向学生传达到位,将学生的合理诉求反馈至相关部门,及时得到解决。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思想工作,有三五人的小范围谈心,有核酸检测队伍中的嘘寒问暖,有校园偶遇时的快乐温馨,宋司航总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将风险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亦师亦友是他的风格,亲和体贴是他的特质,宋司航身体力行带领同学们乐观面对当下困难,积极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赵宇辰老师化身“大白” 采样.jpg

赵宇辰老师化身“大白” 采样    

赵宇辰老师入校后就与她的学生住在同一栋公寓同一楼层。疫情期间她最担心的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她常说“有些想不通的事欢迎找我倾诉,多一个人倾听,就多一个解决办法。”从此,她所住的117寝室便成为了“谈心谈话室”。鉴于疫情形势的变化,学校急需具有医学背景的老师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赵宇辰第一时间报名,主动加入到“大白”的队伍中,先后承担了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学生核酸采样工作。“快一半同学的嗓子我都见过了”,话虽是调侃,背后却是道不尽的辛苦。秋分过后,天气越来越凉,酒精喷到手上就更冷了,及时这样她依旧每天重复相同动作近700次。每天就算再忙,她也要提前安排好学院第二天核酸检测的各项事宜,在她看来核酸检测工作是防疫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容不得一丁点儿差错。住校期间,赵宇辰老师还顺利完成2022级病理检验技术专业的新生报到工作,在新生班会上,她准备了30页的PPT,6000字的发言稿,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耐心讲解,对新生的大学生活提出合理建议,虽然是线上报到也给予学生们满满的仪式感。学生病了她就陪着在医院打针,学生有困难她就立刻想办法帮忙解决……即使是这样,她每天还要备课、讲课,常常是晚上9点多赵宇辰老师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默默坚守中40多天里,她是辅导员,是授课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树洞”,是“大白”,她以多重身份在不同时刻为同学们撑起温暖的一片天。

王兴华和刘潇潇两位老师人虽不能进入校园,但心却时时刻刻牵挂着她们的172名在校生和243名(中70名在庆)实习学生。自疫情原因封校以来,两位老师每天都与各班班长和实习小队长联系,准学掌握各种情况,及时上报并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需求,实时关注疫情当下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安抚因疫情原因出现心理波动的学生。在她们看来,学生的事无小事,校园里的同学们就是她们最深的惦念。除了对在校生的时时牵挂,王兴华还特别关心新生的入学报到和线上听课情况,带领学生导员电话联系了每一名录取同学,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状态。无论是新生报到会还是新生班会,在“云”上办公的日子,王兴华都把新生的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刘潇潇老师第一时间跟进实习学生尤其是在庆实习学生们的动态,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关注到静默居家的学生们在出租房内食物不足,她第一时间向学院反馈情况,经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国军第一时间亲自为他们送去了生活物资,坚强有力的强大后盾,呵护并温暖了学生们的心,真正做到了校内校外一个不落。刘潇潇反复叮嘱在外实习的学生注意个人防护,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多次督促在外实习学生及时关注发布的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指导和考研指导工作。每周定期与实习队长和自主实习的学生取得联系,听取他们汇报目前学生实习情况。两位老师虽然居家办公,但对学生们倾注的精力丝毫不减。

    学生们的健康和安全、学习和生活、需要和诉求一直放在辅导员们的心里,担在他们的肩上。特殊时期他们校内校外联动配合,一起守护着学院的每一个学生。

挺身而出,支援前线

王炳洋、刘利利两位老师作为学校应急志愿人员在8月20日被紧急抽调至大庆市级流调队,他们在东新四小集中办公,工作内容主要是对阳性患者及密接和次密接展开流调工作。流调电话经常打到凌晨两三点钟,累了只能回到车里休息一会儿,五六点钟又要起来继续工作,很是辛苦。他们参加流调工作38天,两位老师的足迹遍布了风险区域,流调阳性病例、密接和次密接者,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他们不畏艰辛,不负使命,只希望疫情早日散去,一切恢复正常。

王炳洋和刘利利老师参加市里流调工作.jpg

王炳洋和刘利利老师参加市里流调工作 

王晔老师主动报名成为社区防疫志愿者,协助核酸检测,发放防疫物资。她说道:从志愿者到社区领导,大家都尽职尽责,只要有任务,大家便立即放下自己家里的事,踊跃参加志愿服务。不论是分发蔬菜包和防疫物资,还是帮助居民团购生活用品,他们都仔细认真地核对繁杂的数据信息,确保物资能及时无误地发放到居民手中。居民们在社区群里的点赞和一句句感谢,是对王晔和所有志愿者的充分肯定与认可。

主动承担,共筑安全

面对这次疫情的考验,基础医学院全体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主人翁精神、责任担当充分展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充分体现。他们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jpg

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在40多天的时间里,基础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姜慧敏同学每天早上都会早早来到核酸检测场地,待学院最后一名同学检测完后再离开现场,保证了基础医学院学生尽检、一人不落。“注意保持间距”“打开龙江健康码”,这些话一天她不知要重复多少次。天气渐凉,她一次次叮嘱同学们要多加衣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她还积极配合学校整体防疫工作,及时、有序地为同学们发放口罩、消毒湿巾、核酸自测试剂盒等抗疫物资,每一个任务都用心对待。

刘林同学负责核酸检测扫码工作.jpg

刘林同学负责核酸检测扫码工作          

刘林同学是基础医学院学生会主席,疫情期间他主动承担核酸检测扫码工作,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六点半采样前准备工作完毕,不到七点开始了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在中秋节期间,他组织领取学校为学院同学们发放的中秋节礼物,多次组织学院学生干部为同学们发放防疫物资,以积极热心的态度服务广大学生。

裴杭是2020级临床医学1班的学生,疫情期间,她积极报名参加让胡路区乘风中医院核酸采集工作,一个多月以来,每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12点,长达7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要完成3000余人的核酸采集工作,常常是又累又饿,中间还要一直忍着不能上厕所。同时,还要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和黄码人员上门采集核酸,每次爬楼都会汗流夹背,即使在长时间防护服和防护口罩的憋闷中仍然毫无怨言。工作虽然辛苦,但她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再苦再累也要为大庆市抗击疫情贡献一己之力。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2022年的这一段抗疫经历让我们终身难忘,因为同舟共济,因为众志成城,因为携手同行……我们生而平凡,但一颗勇毅的心满是璀璨。

        辑:徐姗姗

李艳雨

    对:杜月涵

责任编辑:罗树新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 39 邮政编码:163319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黑ICP备2021002235号-1
版权所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新阳路39
黑ICP备2021002235号-1